第19屆化學工程學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工碩士、南加州大學 (USC)電腦工程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化學工程博士。
現職/耐能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南加州東海校友會會長。
榮獲東海大學第二十二屆傑出校友(2021年),在NASA/JPL服務期間獲得15個NASA專項技術獎以及傑出成就獎。創辦耐能(新竹)、賽能(天津)、全能(上海)、德能(江蘇)四家公司,2021年在加州成立 Nexpower Energy Inc. 開發油電混合動力車(HEV)的動力電池
____________
曾開創產業榮景,也經歷過公司重大危機。創業時期的沈曉白即便遇到瓶頸,依然不折不撓堅定向前,這樣不怕失敗、向前跌倒的勇氣,正是他成為綠能產業佼佼者的最大依傍。「We Supply Portable Green Power to the World」是沈曉白公司的slogan。
從社團活動中培養興趣
「我很感謝東海的制度,讓我可以多元跨領域修習自己喜歡的課程。」沈曉白說,最開始入學時,是數學系學生,在經過大一後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動手操作課程,於是大二時轉修化工系課程,大三更是轉到化工系。
在化工系,沈曉白特別感謝游文卿及王太林老師。當時游文卿老師所教授的課程是單元操作,這門化工系最重的課程,卻是沈曉白的興趣「動手做」課程。在兩位老師的啟蒙之下,為他未來的學術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在課餘時間,沈曉白參與了許多社團活動。作為土風舞社的積極社員,也是舞林高手、經常陪社員練舞,擔任生活促進委員會的主委、釣魚社社長,臺中二中校友會會長,也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活動,如此充實的生活,當被問及玩樂與課業如何兼顧的問題時,沈曉白微微一笑,「我其實不喜歡讀書,但我對有興趣的課程一定很認真獲得高分。」
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玩樂,遵循自己的興趣,即便再忙碌也樂在其中。如今的沈曉白在母校通識課程、博雅學院擔任教師,他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社團就是一個social microcosm,因為出社會犯錯需付出很大代價,而社團是讓你犯了錯也沒關係的地方,就當是預先教育,累積交際經驗。這些經驗會一點一點潛移默化,最後成為成功的基石。」
沈曉白笑著說,「想起那年校慶和同學一起製作發酵飲料到園遊會上賣,一杯一元,卻一杯也沒賣出去,最後只能自己喝掉。這算是第一次經商就失敗吧?」
東海畢業後,沈曉白到加州大學(UCLA)繼續修習。他聽從姊夫的建議提早去美國預備學習,因此得到了更多獎學金和打工機會,在那一個半月裡累積了許多社會經驗,「餐廳當服務生、炸魚、洗盤子、擺地攤,幾乎什麼都做過。」沈曉白說,「因為積極,所以擁有更多機會,才能獲得更多知識經驗。」
篤志不倦的工廠夢
「從小,我就有一個工廠夢。」將時間拉回中學時期,沈曉白居住在臺中大雅路附近,大雅路兩旁有許多工廠,當時心生嚮往想要有一間工廠來生產產品,便立志將來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爾後他白手起家在臺灣、大陸、美國投資創辦公司。
1994年沈曉白回到臺灣,在新竹科學園區創辦了耐能電池有限公司。公司曾一度遇上困難,他帶著部分人員到上海創辦全能電池公司,利用當時大陸的生產和貨款條件成功讓竹科耐能公司的營運重回軌道。
「創業是很辛苦的。」面對採訪時,沈曉白雲淡風輕地說,「我們在那時候深切地體會了人情冷暖,合夥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撤資的撤資,不信任的不信任,最後能依靠的還是自己。」
在這段艱辛曲折的創業期間,沈曉白來往美國、臺灣、大陸三地,他回憶到:「SARS期間,在上海待了三個月,那時我就住在工廠中的隔間,每天發現一個問題並解決問題,提高了產品良率。」面對SARS來勢洶洶的挑戰、臨危不亂,成功將危機化為轉機。
對待員工,沈曉白向來是尊重的態度,說話時與員工平起平坐,不時還舉辦員工旅遊,凝聚員工的向心力。他表示,自己每次去大陸工廠的時候都會帶禮品,讓員工知道老闆在乎他們的誠意,等到員工都很熟了,那麼忠誠度自然也上來了。經過十多年來不懈努力,如今沈曉白的公司皆能穩定獲利。
綠能理想,經營未來
「我們做研發都是很獨立的,做的都是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我們要做全世界沒做過的東西。」UCLA畢業後沈曉白進入NASA/JPL研究室服務,負責鋰電池研發、執行創新計劃,獲得15項專業技術獎,發表50篇技術報告,在電池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回顧其理想,數十年來競競業業,在電池開發技術上做出多次貢獻,以先驅的身姿引領臺灣在國際間打出一片名堂。
當被問及最大成就時,沈曉白自豪地說,「個人比較大的貢獻,是做出鋰電池的電極黏著劑、以及做出世界第一個同步人造衛星測試用鋰電池。」80年代初期年,他所發明的電極黏著劑將易脫落的電極粉末合理的黏在電極基材上,這個發明提供給在溫哥華的世界第一家的鋰電池公司,而且得以應用在後來鋰電池發展過程中。以及和Rockwell International 合作,他由元素合成開始製作世界第一個同步衛星測試用鋰電池。
如今的沈曉白將目光放至油電混和動力車上,他和18屆音樂系劉茜校友之子在美國合伙,累積多年的技術開發能力,其獨特設計的HEV電池系統實測比原廠電池性能高出,顯著改善油電混和車的動力效率。沈曉白也積極走向新科技,新創公司使用APP和Youtube方式經營。利用嶄新的網路經營模式,將產品直接供應給全球客戶,讓正式出貨、獲利率、收款期和周轉金問題更順暢。「我的理念其實很簡單,找到有興趣的產品,然後用心做下去,一定會有所回報。」
沈曉白建議,學生無論什麼科系,在學期間都應該多看看展覽或商業週刊以增廣見聞,累積經驗結合理論知識,對未來都將有很大幫助。
熱心校友 回饋母校
「東海就像是我第二個家,相信很多校友都是這麼覺得的,所以願意回來幫助學校。」,除卻校友會熱心的服務,沈學長更熱愛母校、產學合作,他為了上課,疫情前,每個月三次專程搭乘飛機回臺返校授課,憑藉著對學校情感,沈曉白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東海的學弟妹們,無私、無悔地讓認真的學生們能夠有所收穫。
沈曉白從1977年開始參加南加州校友會,目前擔任會長負起辦活動,連絡校友情誼。他認為,校友會目的是敘舊,能輕鬆、親切的交流,因此擔任會長期間,疫情前,幾乎每三個月就辦活動,甚至經常在校友或自己家中舉辦,目前會中校友估計有500人之多,是北美地區人數最多校友會。
沈曉白說,若學弟妹未來想到南加州讀書,請務必聯繫校友會,學長姐們都會很熱心地給予幫助。
(資料提供/就友室,撰寫及採訪:蔡清欉、林姿菁、中文系王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