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第四屆50週年同學會回顧
一個多月前,我跟我太太姬紫瑛懷著極其興奮而又帶有近鄉情怯的心情,回到闊別已久的東海校園,參加了我們第四屆畢業 50 年的團聚。
「50」年,半個世紀!竟然就在彈指一瞬間過去了。我剛才說"帶有近鄉情怯"的心情,只是 understatement ! 不只是我,相信先後同行的 ,幾位從華盛頓,以及更遠的加拿大,一起回去的四屆老友,都會有此感覺。
我們(紫瑛,我)是在10月25號到台北的 ,先在台北待了幾天,30 號去了日月潭,31號從日月潭下山,到台中,上東海校友室報到,住進東海校友會舘,正式開始了其後幾天在校園內回味無窮的停留。在這幾天裏,內心的感覺是既美好,又唏噓,集感恩,懷舊於一身,錯綜復雜難以形容。
在這之前,我是在18 年前(1995)回過一次台灣。這次台灣行,無論在軟體,硬體方面,都看到了長足的進步,十分可喜。高樓大厦,地鐵,公車,秩序井然。無論是坐車 或是街上 ,我有幾次問路,陌生人都客客氣氣 不厭其煩的指點。過去在網上,經常看到國外旅客(特別是"大陸客")對台灣的好評,這次完全體會到了。除了台灣的美景 美食以外,這種老百姓身上的 普遍"文明高素質"絕對是台灣的資產。
現在說到"50年聚會"正題。10 月31號,我們從日月潭坐南投客運到了烏日車站,一路上心裡七上八下,不知道為何校友會的張明峰老弟(這次同學會的負責人,熱心而又高效率)一再提醒我們是在"烏曰"下車,不是我們熟悉的"台中站"。下車後,進入烏日站大廳,這時紫瑛開始緊張,因為我們不知道車站是否是對的,偌大一個車站 如何去找明峰老弟(他說了會來接我們)也是問題。我們 二老正在發愁時, 說到"張明峰"的名字,這時只見大廳的座位上一人赫然站起,叫了一聲"萬慕文,紫瑛",原來此人竟是老友蔡啓清,他是特別陪明峰老弟來接我們的,他在長椅上已經等之久矣,開始打盹了,忽然聽見有人發聲,說到"張明峰"的名字,老蔡驚醒,認出了我們。不在話下,我們三人"大笑樂"。如此這般,他們就把我們接上山去,開始了難忘的"50年聚"。
在校友會舘放下行李後,啟清回家 接來美琴嫂,帶我們到東海農場外面一家火鍋店,飽餐了一頓美好的火鍋料理。這時,已經開始有美好的感覺了。
當天下午 ,伍智明,石成錦夫婦也到了 (我們兩家是最早報到的)。久久未回校園,一草一木都讓我們覺得興奮親切。在外晩飯後 ,侭管身體疲倦,卻毫無睡意 。那天月色明亮,我們四人在校園內漫步於文理大道上,回憶起五十年前的點點滴滴,別有一番滋味。我們也在文學院的庭院,敎室 ,二樓辦公室憑弔一番。我們還進了一間當年上過課的敎室,坐下來照了一張像。一時間,當年上課的景象 好像就近在眼前。但幾秒鐘以後,又覺得遙遠了。東海「老人」懷舊之情,竟至如此。
第二天(11月1號.)一大早,啟清 ,跟 經濟系的老友林清祥都來到校友舘。他們帶我們去學生中心吃早餐,之後,清祥開車帶我們兩家下山去參觀台中巿容。我說,「下山」,其實不是很正確,因為現在已無山可言,東海校園與台中巿區之間已是高樓林立,打成一片,完全沒有當年「山上」「山下」之間的空曠間隔了。在台中巿內鬧區,巿政府附近,價值天文數的花園豪宅林立。據老林說,那些豪宅不是"你我公務員族"可以問津的。這個景象,跟我們在台北,以及以後幾天旅行,在高雄,台東,花蓮所見,也都一樣。這些反映台灣寶島繁榮的硬體,的確進步神速。
中午以後,報到的老友漸漸増多。許多自1962 畢業後,五十年未見的老友初次相見。校友會舘裡裡外外 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都有說不完的話。「同學會」之所以珍貴,盡在於此!
次日(11月2 號),是東海建校 57 週年校慶。有運動會開幕式。校友室安排了我們這群畢業 50 年返校的第四屆老校友列隊走過司令台。通過時,接受大眾歡呼,還真是熱鬧。接著是開幕式唱國歌,頓時間,這意外的場景居然讓我情不自禁的流淚了。我也看到有別人也在擦眼淚。這畢竟是我們度過寶貴童年與青春的土地,驟然聽見 50 年未曾聽見的歌聲,感動流淚,應該不算 soft 吧!?
之後,我們參觀了東海的博雅書院。也許有人不是很熟悉這個書院的性質為何。簡單的說,這是為繼續發揚當年東海建校時特有的東海精神而設的「東海之內的小東海」。其寓意重大,很值得我們讚揚跟支持。
說到繼續發揚當年東海建校時獨有的眾多特色,剛回校時,我們聽說東海今天學生人數高達 17,000 人。跟我們在校時全校僅有 800 人相比,我很擔心從前東海的寶貴特色 - 通才敎育,勞動服務,全校師生有如家人,以"東海人"為榮 - 是否難以維持。這三天返校看來,我信心增加不少。我見到的是今天的在校學生活潑自信,樂於助人。我曾跟幾位在校園打掃清潔(勞動服務)的學生聊天,他們似乎都很肯定這個制度。還有,這幾天接觸到不少校友會請來幫忙招呼我們返校老校友的義工學生們,個個熱心,有禮,也活潑自信。從他們身上,我覺得今天的東海學生的"東海人"精神,並沒有因為人數多了而減低。這點非常可喜。
這天晚上,葉校長在福華招待我們的晚宴上,我們有機會聽到大家這五十年來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段多彩多姿的故事。在餐會上,也放映了我們第四屆製作的,特別有意義的紀念相冊。我們把每人在1962 畢業相冊上的黑白照片,配上每人的近照,擺在一起並列,「老」與「少」對照。我們做這個相冊,既是好玩,更是回憶時光已逝的過去。五十年前,我們一起在校四年,五十年後,我們再相聚一堂,這是難得的「緣分」,聆聽大家的生活,看到大家的「老」,有歡樂笑聲,也有唏噓悲傷 ,是這次返校相聚的高潮。
我特別要提到的話:這次圓滿成功的返校團聚,大大感謝校友室的張明鋒老弟。他在這一年多的籌備時間裡,他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熱心,而高效率。
另外,在我們在校的三天,校友室安排了一個為我們熱心服務的「小小校友」團隊。(我稱他們「小小校友」,不是倚老賣老,實在是他們太年輕了 ,只能如此稱呼才合適)從解說節目行程,幫忙提行李,到飯廳帶位,旅遊車上解說。。。他們都熱情幫忙。跟年青人的幾天相處,似乎也讓我們覺得年輕了,真是增色不少。
短短的三天相聚,很快又過去了,真是意猶未盡。如果說這次五十年聚會有什麼遺憾,那就是有許多人極希望來,但因身體健康原因(有的是所愛的"另一半"的健康關係)而來不了。對這些「念舊」的老友,祝福他們早日康復。
盼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如意。更希望如葉校長所期望,三年後(2015),東海建校60年慶,我們再相見。
文字提供/萬慕文(經濟系)